
“海洋工程鈦加工成型與焊接技術研討會”召開
4月25日至26日,由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湖北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主辦的“海洋工程鈦加工成型與焊接技術研討會”在武漢洪山賓館召開。會上傳遞一個信息:隨著黨中央在十八大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戰略目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和技術必將抓住難逢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國海洋工程材料發展項目列項很少,沒有專門的研究實驗室,沒有形成完整的材料體系,在解決海水的腐蝕程度方面每個領域的腐蝕程度是不一樣的,由于沒有完整的切合實際的海洋腐蝕數據,因而在海洋工程鈦加工成型與焊接技術等工藝缺失科學的工藝參數。目前由于處在業余的、兼職的狀態下研究鈦合金等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應用,沒有明確的項目,沒有具體的資金支持,導致用鈦合金數量微乎其微。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促進鈦合金解決海洋工程材料的推廣應用,需要在鈦工業與海洋工程中構筑發展聯盟的平臺,與船舶應用單位緊密聯系,相互交流學習,鈦合金在海洋工程中一定會大有作為,從而為推進海洋強軍、海洋強國作貢獻。海洋用鈦面臨的問題與思考:鈦材料生產供應能力不足。鈦材料廠家眾多,產品質量差別較大,不宜用于高端船舶裝備的建造中。鈦合金牌號多沒有形成主干體系,缺乏海洋工程用的鈦合金高端材料系列產品。
船用鈦裝備制造能力欠缺。我國鈦裝備制造工藝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發達國家已研制出針對船舶空間狹窄、管道布置復雜、現場安裝工作量大這一情況的特殊鈦合金安裝、切割工藝。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不利于鈦材在此領域中的推廣應用。
無統籌規劃。跨行業協調性差,導致產、學、研、用脫節,沒有形成系統性工程,存在科研工作重成果,輕工程化應用及產業化現象。
成本高。我國船用鈦合金材料品種多,用量少,技術成熟度低,產品價格居高不下(高達銅制產品的3~10倍),遠遠高出用戶的預期。鈦材價格保持較高的水平,勢必提高了鈦制設備的生產成本,這對船舶裝備的建造成本產生較大影響,對推廣應用不利。
針對海洋用鈦存在的問題,應提升設計能力,加強技術研究,提升船用鈦材料研發生產能力,提升船用鈦裝備制造能力,努力降低成本,統籌規劃,組建海洋用鈦產、學、研、用產業聯盟,建立完善船舶用鈦理論體系、鈦材料標準體系,加強與國外技術合作交流等。
摘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201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