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看漲可能引發國內鎢市混亂
據中國鎢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國鎢品出口量值均創歷史新高。鎢品出口額達80246.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44.7%,是我國歷史上鎢品出口額的最高數字,鎢品出口額的大幅增長除了鎢品出口量增長因素外,主要得益于鎢品出口價格的提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鎢品進出口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出口鎢品噸鎢平均價格大于進口鎢品噸鎢平均價格的局面。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由于國內加工需求的增長,進口結構發生變化,鎢礦砂及其精礦等低價位的資源性產品進口量增加所致,預計隨著國內企業對原料需求的繼續增加,今年這種情況仍將延續。同時,盡管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控制資源性產品出口過快增長的措施,但去年鎢品出口量繼2004年超3萬噸高紀錄后又有突破,包括硬質合金在內的出口量達到3.38萬噸。尤其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配額鎢品出口超出計劃,達到2.12萬噸。
從出口結構看,去年初加工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與上年最大的變化是氧化鎢和仲鎢酸銨(APT)的比例增大了。其中氧化鎢的出口量比例增加了3個百分點,出口額比例增加7.2個百分點;仲鎢酸銨的出口量比例增加了3.1個百分點,出口額比例增加了5.1個百分點;而鎢鐵、鎢粉、碳化鎢、混合料和鎢材的出口量值比例均有所減少。另外,在出口品種中又出現了鎢礦砂及其精礦,雖然其出口量比例僅占0.07%,出口額比例占0.02%,但由于我國從1999年開始就禁止出口該品種,因此也應予以高度重視。
鎢是不可再生資源,應首先在保證國內供應的情況下,適當出口部分高附加值的鎢品。上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年出口鎢品一直保持在1.5萬噸以下,而近兩年我國鎢品出口量的增長是以消耗大量資源為代價的,長此以往將影響到我國鎢工業的持續發展。
從出口價格看,由于國內外對鎢需求的增長,去年我國鎢品出口價格繼續上升,噸鎢平均價格是近年最高的,全年噸鎢平均價格比上年提高13913.5美元,上升117.4%。這對我國鎢業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從去年初開始,國內鎢精礦價格一路上升,到5月份,突破13萬元人民幣/噸,最高時達到13.8萬元人民幣/噸。
由于鎢價看漲,大批投資者紛紛把資金投向鎢礦山,去年國內新增鎢精礦生產能力已超過1萬噸,目前新疆、甘肅、內蒙古、吉林、湖南、云南等地還繼續在新建或籌建鎢礦山企業,同時國外的鎢礦山也在恢復或擴建中。國內鎢冶煉生產能力仍在擴大,去年仲鎢酸銨生產能力13.1萬噸,比上年增加1.5萬噸,目前尚在籌建的仲鎢酸銨生產能力還有1.6萬噸。硬質合金、鎢材的生產能力也在擴大。
但業界普遍擔心,鎢精礦產量的大量增加,將加速我國鎢資源的消耗,再次造成國內鎢市混亂。因此預計,今年國內鎢市場將發生一些變化,當國內外擴建和新建的礦山都投入生產后,鎢精礦以及各種鎢品的價格將會重新降到2003年前的水平。
為此,也建議政府、行業協會及生產企業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政府應將已公布的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如近期不發新的鎢采礦證、對鎢精礦生產實行配額生產、逐步減少鎢的出口配額等。同時,政府盡快公布行業準入的政策:如鼓勵對廢鎢的利用,鼓勵提高鎢金屬的采選、冶煉、加工實收率,鼓勵提高含鎢金屬礦山的綜合回收率。此外還應加強對鎢的地質勘探力度,實行鎢資源的國家儲備和鎢產品的國家儲備。企業則應加大科技投入,增加鎢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大鎢產品的增值量,盡快改變我國鎢的產品出口結構,以盡可能少的鎢金屬出口量獲得盡可能大的外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