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海綿鈦或面臨緊缺
由于全球海綿鈦需求強勁,在未來3~4年內,海綿鈦可能會驟然緊缺。
行業人士在國際鈦協會年度會議上稱,2015年后,鈦材的供應可能會成為鈦供應鏈中突出的問題。鈦金屬公司計劃、物資部門副經理Henry Seiner認為,如果軋制品產量每年增加5%,則產能可達300,000噸,到2015年,海綿鈦供應將很充足。他估計,目前世界海綿鈦的產能足以支撐年產為200,000~225,000噸的軋制品生產活動。若軋制品產量每年增加10%,到2014年,海綿鈦需求將接近產能,那么,到2015年,海綿鈦將緊缺。若軋制品產量每年增加15%,緊缺情況將提前至2014年。
2006~2007年正值上一輪鈦的商業周期,海綿鈦短缺是當時主要瓶頸之一。新形成的世界產能被認為是充足的。于是,關注點被轉移到鈦供應鏈的其他部分。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航空用鈦和非航空用鈦市場需求繼續增加,海綿鈦產能也需相應增加。Seiner認為應當考慮進一步擴大海綿鈦產能。
日本東邦鈦公司鈦銷售部門總經理Hirotomo Maekawa稱,該公司正在其若松地區新建一座還原爐,到2012年4月,海綿鈦年產可增加3,600噸,達28,800噸。他說,東邦公司和大阪鈦一樣,以供應海綿鈦聞名,但同時也是美國鈦軋制品的主要供貨商之一,軋制品銷售收益占公司總收益的25%,鈦錠銷售收益占40%。東邦鈦公司也正致力于擴大鈦錠產能。2013年6月,日本八幡市將開工新建電子束冷床爐,可使產能增加10,000噸至29,000噸。
澳大利亞TZ礦物國際有限公司(TZMI)資深合伙人David McCoy稱,沒有快速收緊鈦礦供應的捷徑。他指出,經過數十年的開采作業,在過去四年里,許多世界級的礦產已瀕臨枯竭。開發新礦并投產需要花費6~10年的時間。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McCoy稱,預計2010~2015年鈦白粉的需求將增加24%,大部分銷往亞太地區。他同時提醒到,海綿鈦生產商可能會出現搶購現象。2011年上半年,需求比預期值高,年增長率為5%。然而,庫存量縮減,現貨價格猛增。近期,市場表現為由“略顯供應不足”變化為“平衡狀態”,或許是由于世界經濟運行緩慢所致。